近日,城中区人社局劳动仲裁立案窗口受理一起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某企业五十多名职工集中反映用人单位存在欠薪及经济补偿争议。劳动仲裁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通过开辟绿色通道、精准施策、多方联动,快速妥善化解争议案件,促成57名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达成和解,有效维护我区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精准研判,迅速掌握争议焦点。经核查,涉事企业因市场环境及经营不善已处于关停状态,因账户资金短缺员工工资长时间未发。为妥善化解纠纷,劳动仲裁第一时间将案件基本情况、争议焦点、初步处置思路及潜在风险研判汇总上报西宁市仲裁院,争取上级指导与支持,同步组建专业化调解小组,明确责任分工,集体研讨应对策略与调解方案。为提升处置效率,开辟“绿色通道”,积极利用线上平台开展调解。由小组负责人及时向职工反馈案件进展,主动倾听诉求、耐心解读劳动法规和政策依据,有效疏导劳动者焦虑情绪,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为后续实质性化解纠纷奠定基础。
部门联动,凝聚合力化解矛盾。充分发挥“人社+N”联调机制优势,整合行政、司法与仲裁资源,明确“保障职工基本权益、纾解企业经营压力”的调解原则,联合西宁市仲裁院、区人民法院及西区劳动仲裁委员会共同介入,同步约谈企业负责人与职工代表。围绕资金筹措、分期支付方案及争议焦点等核心问题展开多轮协商,仲裁员逐笔梳理欠薪明细,法官客观分析企业经营现状与困难,调解员开展劳动法规宣讲与政策解释。企业负责人坦诚表示因经营困难“账上没钱”,但承诺尽力筹措资金,并明确表达支付意愿,理解劳动者“等着工资养家”的迫切需求。
柔性调解,促成共赢解决方案。9月3日上午,联合区人民法院通过柔性调解方式,再次组织企业与员工进行背对背沟通和面对面协商。在稳定职工情绪、避免矛盾激化的基础上,经多轮耐心疏导与务实协调,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次性支付+逾期强制执行”的调解协议,企业承诺于9月底前全额结清所欠员工工资,共计14.4万元;员工也理解企业的难处,同意不再要求支付经济补偿。调解员当场制作并送达调解文书,确保协议即时生效。本次调解有效化解劳资矛盾,避免诉讼程序延长,既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也为企业缓解短期压力,实现互利共赢。
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将继续深化推进“仲裁+N”联动服务创新实践,推行“预防+调解+仲裁”工作机制,加强部门联动、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从源头上有效、快捷化解矛盾,切实发挥好劳动争议处理“第一道防线”作用,为优化中区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