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劳动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职业素养,需要积极探索劳动教育的新模式。为促进城中区志愿服务数字化、规范化、融合化发展,探索中小学志愿服务数字化发展的新模式,区属5所项目实践校于4月组织开展了“志教融合”志愿服务教师数字化胜任力提升中期推进活动。


西宁市南川西路小学全体教师线上观看了《应用国家平台提升志愿服务教师数字化胜任力》讲座。从“目标分析”“核心功能”以及“提升路径”三个方面详细解读了该项目目标任务、项目进度和具体安排,并由专业教师演示讲解“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使用方法,为师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志愿服务数字化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西宁市大同街小学将本次推进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校领导通过线上观看视频,进行自我学习和解读,并将视频内容要点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罗列。第二阶段由教导处牵头,组织学校全体劳动教师参与培训,老师们结合实际制定了项目实施规划。
华罗庚实验学校西宁分校的培训活动包括观看线上讲座以及在国家智慧云平台APP上建立班级、发布任务、资料整理等的操作实训、在线教学与互动等多个方面,确保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平台操作技巧。培训会强调了要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动学校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升教师志愿服务数字化胜任力,探索数字环境下学校劳动教育的新样态和新模式。
西宁市七一路小学在推进活动中共同观看了《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提升志愿服务教师数字化胜任力》的专题讲座,教师们对志愿服务教师数字化胜任力的政策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多个场景的应用方法有了更直观的体会。
为确保培训效果,西宁市阳光小学培训采用了以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学校组织行政人员分组集中学习;教师自主安排时间学习课程内容,通过在线观看培训视频,系统地掌握数字化教育的理论知识。借助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学习数字化教育的最新应用案例,并在实际中运用所学技能,灵活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评估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长期以来,西宁市城中区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此次“志教融合”志愿服务教师数字化胜任力提升中期推进活动,将进一步促进实践校“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中“劳动教育”模块的深度应用,加快“志教融合”劳动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城中区“志教融合”志愿服务教师数字化胜任力提升项目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