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围绕“真、实、快”要求,以“党建引领劳动关系和谐文明”为抓手,凝聚劳动人事争议、劳动监察、基层调解组织等力量,做好用工指导,劳动人事争议调处工作,有效防范化解劳动关系领域的风险隐患。
强化案件办理,推动案件调解“双轨互融”。坚持“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借助“云调解”、现场“柔性”处理,推动劳动争议化解跑出“加速度”。一方面涉及人数多、金额较大的争议案件,调解员积极主动介入、邀约双方当事人面对面沟通,采取“集中调解”与“分解调解”相结合的方式,达成调解协议的,现场签订调解书,不愿调解或调解不成功的,进行仲裁裁决,实现“刚性”裁决与“柔情”处理。另一方面网络先行,对涉及人数少、金额较小,劳动者居住较远、交通不便的情况,积极发挥“互联网+调解”平台作用,采取线上庭审、网络调解、电子送达、全流程在线维权,理清争议事实化解纠纷。截至目前线上庭审劳动维权案件218件,线下处理劳动维权案件125件,线上线下成功调解案件232件,网络送达仲裁法律文书1308份,线上解答咨询服务502人次,减少群众奔波、方便群众诉求。
延伸基层触角,助推基层调解“落地生根”。为推进劳动纠纷源头化解,劳动仲裁在镇办、企业成立基层调解组织,利用QQ群、微信等信息化手段,拓宽沟通渠道。定期与基层调解组织沟通劳动争议案件,及时宣传新施行的法规、政策,回复业务疑难,利用请进来教、走出去学、坐下来谈、站起来讲等多种方式,组织基层调解员培训、企业用工体检、流动仲裁进企业等便民服务举措。在实际工作中,面对金额过大、责任主体不明确或双方不愿调解的争议案件,劳动仲裁第一时间派出骨干仲裁员前往社区,提供法律咨询,进行庭前调解,引导双方协商解决,对不愿意调解或无法达成调解协议的,及时予以立案处理,保证调处的连续性和有效性。截至目前,成立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8家、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15家,协助处理案件13起,帮助13名劳动者追回经济损失31.61万元。
壮大办案力量,促进办案质效“节节攀升”。为提高仲裁办案效能,劳动仲裁组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专兼职仲裁员、调解员、书记员人才库,采取“交流+实训”的培养模式,不定期组织业务交流、庭审观摩、案件研讨等活动,针对典型案例分析研讨、结合案件实际和自身办案经验,对问题进行多维度、深层次的剖析,对相关疑难问题处理口径达成一致意见,形成处理劳动争议统一标准,提高办案质效;组织参与审理、调解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对重大疑难案件组成合议庭,发表对案件的审理、调解意见,协助撰写裁决书。目前共受理案件420件,结案343件,其中兼职仲裁员承办262件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占总案件量的76.4%,为营造劳动维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起到积极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