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头条新闻: · 城中区:靠前纾困,让群众不再忧“酬”    2024-04-19     · 城中区:“送戏下乡”进乡村 文化惠民暖人心    2024-04-16     ·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开班    2024-04-15     · 城中区开展“一学三促”宣传活动    2024-04-09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动态>>城中新闻>>正文

【中区十年·收获篇】十年,民政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2022-10-13 08:55  点击:[] 来源:城中在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中区民政局各项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团结奋进,使民政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合力落实精准帮扶政策,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区委、区政府及时成立区精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压实帮扶工作责任,完善工作考核体系,认真落实“1+6+N”帮扶模式,形成区委政府领导,多个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相互衔接、数据共享,合力做好扶贫帮困工作。建立由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村(社区)书记(主任)担任总站长、分站长的精准帮扶工作总站(分站)制度。从“入户调查—建立基本信息台账—总站分类识别—建立家庭帮扶台账—开展精准帮扶—定期回访”六个步骤精准开展工作,采取科学有效的帮扶措施,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制作ABC三个种类的三色连心卡(A卡社区留档,B卡村留档,C卡驻地单位留档),列出贫困户家庭基本信息、致贫原因、帮扶信息、帮扶人联系方式以及帮扶脱贫措施等具体内容,根据贫困原因和帮扶需求分类制定个性化、差异化的帮扶措施。截至2018年8月底,城镇贫困和困难群体共计2599户3930人,其中特困供养对象174户174人,低保对象2409户3724人,低收入家庭16户32人。相比2016年7月,通过精准落实救助政策、扶持就业创业、政府购买社区便民服务等措施,有效帮助贫困群众脱贫,当期在册低保对象减少973户2078人,当期在册低保户数减贫率为40.3%,低保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1.2%,提前完成“两年内现有在档低保人口中30%以上迈出低保线,城镇低保人口不超过总人口的3%”的总体目标要求。

二、创新社会救助各项政策,不断优化为民服务平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城镇低保年均保障6800人次,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连续6年提标。相比2012年,城镇低保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503元/月和6036元/年,增长60%,人均补助水平分别达到392元/月和3140元/年,保障特困人员174人,累计发放特困人员供养资金320.2万元,累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535万元,累计发放各项社会救助资金2.4亿元,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为主要内容,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一是创新救助思路,全省首先出台支出型贫困特殊家庭3类特殊成员实行保人不保户的定额单保办法,对于人均收入超出低保标准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且支出大于收入的家庭,其肿瘤成员、重残成员、在校大学生可以单独纳入低保,解决了群众个性化困难。二是简化审批流程,部分群众的困难可能并不需要大额资金,如冬季部分边缘家庭无钱买煤或缺部分钱缴取暖费等,本着快捷实效原则,将2000元以内的临时救助权限下移各镇办,简化了小灾小难救助手续,提高了救急难及时性。今年镇办审批发放救助金217人31.8万元。三是搭建简洁便利服务平台,提升便民服务效率。设立社会救助专门服务窗口。在镇(街道)设立统一规范的社会救助一门受理窗口,统一设置“社会救助”窗口牌,落实专门窗口服务人员负责统一受理困难群众社会救助申请,做到“一明显四上墙”,即窗口标识明显,救助政策上墙、工作职责上墙、工作流程上墙、监督投诉电话上墙。

三、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着力提升为老服务水平

为全面推进落实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任务,以满足我市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以保障老年人群体中的失能老人和特殊群体为重点,区民政局通过政府扶持、社会力量运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按照适应需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多元供给的思想,积极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结合、多层次、多类型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引进专业从事为老服务的社会组织,由专业人员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运用专业化、社会化和项目化的运作方式,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日托服务、心理咨询、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服务。自2015年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以来,共计投入1259万元为全区7000余名80岁以上老年人、60岁以上低收入家庭老年人、60岁以上特困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19.75万人(次)。二是以香格里拉和龙泰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为试点,打造“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为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根据不同需求为老年人提供社区护理、身体理疗、心理咨询等健康服务。设立康复理疗室及中医馆,为辖区3000余名老年人提供日常保健和养生调理。引进多功能睡眠调解仪、动力水疗SPA机等高科技设备,对辖区老年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三是在人民街办事处南关街社区和礼让街办事处七一路西社区,配备了适老化器械(轮椅、助行器、拐杖等),老年人可以根据各自需求租借相关器械,极大的提升了辖区老年人生活便捷性。以南滩办事处南山路50号老旧楼院为试点,打造“一坡道两长廊三亭(花)园”适老化设施示范院,通过对楼院进行适老化设施改造,优化老年人居住环境,不断满足老年人与新时代相适应的精神文化需求。四是开展“时间银行”志愿式互助服务模式,倡导“低龄时‘存’时间,高龄时‘换’服务”,在饮马街上滨河路社区开展试点工作,由低龄老年人成立志愿者队伍,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服务,服务项目涵盖老人生活各个方面,小至文字处理、休闲活动,大至家政协助、人力协助,截至目前,共有52名老年人加入志愿服务团队,服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30余人,已“存入”时间340余小时。

四、创新收养登记社会化评估,保障被收养儿童合法权益

针对收养登记工作缺失“社会化评估”环节问题,2016年,区民政局在走访调研和学习的基础上,借鉴外省市收养评估先进经验,创新开展以收养登记机关、第三方评估社会组织以及收养当事人三方联动、相互监督的收养评估模式。积极引进具有收养评估资质的社会组织西宁市嘉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启动收养评估模式,为全省收养社会化评估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专业工作人员针对收养人的基本情况、收养动机、经济能力、婚姻状况、家庭条件、健康状况、道德品行、居住环境等十大项进行评估和分析,有效促进了收养工作的专业性和公正性,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被收养人权益。2016年共办理收养登记评估3例,2017年共办理收养登记评估7例,截至目前2018年共办理收养登记评估2例。

五、创新双拥优抚新载体,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新实效

城中区民政局致力于探索双拥优抚工作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拓展工作领域、丰富工作内涵、创新活动载体,努力提升双拥优抚工作水平。一是为丰富军休干部的业余生活,保障军休干部的合法权益,2016年城中区民政局针对南滩地区军退人员比较多的实际,投资10万余元,率先在南山东社区打造集娱乐、文化、健身于一体的军休干部活动站。二是随着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以及服务内容不断丰富,城中区民政局探索社会化拥军新路子,创新双拥活动新载体,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根据驻区部队文化、生活需求,联手搭建社会组织与部队双拥共建新平台,谋融合、促融合,加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六、推动购买社区便民服务,有效提高服务群众能力

为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民政部门向社会组织购买社会工作和社区便民服务工作,推动建立我区“三社联动”社区服务模式,提升社区自治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2017年起,城中区民政局积极推进政府购买社区便民服务,制定《关于城中区民政局向社会组织购买社会工作和社区便民服务实施方案(试行)》,争取省民政厅彩票公益金280万元,对接10家社会组织为困难群体试点开展“情系老人 点燃夕阳”“金钥匙扶残助残”“困境儿童爱幼行动”等 12项政府购买社区便民服务项目,直接受益对象740余名,累计开展服务2820余次。今年年初,对2017年度10家社会组织实施的12个社会工作和社区便民服务项目分类进行了终期绩效评价和验收,同时开展2018年度项目接洽会5次,采取社区征集和社会组织认领的方式,征集到2018年服务项目82项。组织110余家社会组织积极参加“西宁市第二届民政部门向社会组织购买社区便民服务项目洽谈会”,现场签订服务协议90余份,通过加大政府购买社区便民服务力度,不断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七、加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养老服务环境

近年来,城中区民政局不断建立健全社会养老制度,创新服务模式,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竭力保障“老有所居、老有所养”,不断加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养老服务事业健康发展,改善养老服务环境。一是在南川东路77号同心家园小区,建成城中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建筑面积4152平方米,内设床位100张,项目购房总投资1377.34万元。项目集敬老、养老、康复、孤儿托管、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于一体的多功能、社会化、开放式的社会福利中心,以提供养老服务为重点,兼顾为孤儿、精神病人、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服务的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二是在南川东路69号,启动城中区老年养护中心项目建设,占地面积25亩,拟建设4栋4层老年养护中心用房,建筑面积23006平方米,预设床位500张,预计总投资6020万元,按照专业护理标准,集养老、休闲、医护、养生、临终关怀为一体的服务理念进行打造建设,以“休闲式养老”、“度假式养老”、“康复式养老”、“医疗养老”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服务老人,为辖区贫困老人和失能老人、重度残疾人提供老年日常养护、医疗服务、健康体检、残疾康复、临终关怀等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八、面临的难题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局各项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工作难题,如承接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无法满足养老服务新需求、日间照料中心均属早期购置占地面积小达不到省级星级评定;“双拥”工作内容不够丰富,在军民深度融合方面方法不多;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精准帮扶有待加强,精准帮扶队伍整体素质有待加强,困难群众创业、就业能力有待加强等,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着力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强化对居家养老服务社会组织的管控和监督,不断提高社会组织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为最终愿景,督促社会组织加强业务培训教育,规范服务用语,训练情绪管理能力。二是通过扩建等方式扩大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面积,加强与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的交流合作,鼓励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其活动场所向社区老年人免费开放,开展日间照料中心各类活动。

(二)积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双拥工作会议精神,抓住重点、关注热点、找准焦点,不断巩固和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二是强化宣传教育,提高新时代双拥工作认识,结合新时代双拥工作任务,制定国防及双拥宣传教育计划,从提高干部群众认识入手,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三是健全信息通报、联席会议等制度,推进军地重点工作协调,努力形成军民一条心、军地一盘棋的良好局面。四是加强军地联系沟通,互相支持配合,全力以赴把军政军民工作做好,推动全区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深入做好精准帮扶各项工作。一是落实好城镇低保政策,全面实施低保、低收入家庭经济核对,为公正公平实施社会救助与公租房配置等提供依据。继续保持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整合资源,加大临时救助力度,推进“救急难”工作常态化。二是增强医疗救助实效,继续做好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加强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全额资助低保户、优抚对象、特困人员参保、参合,逐步拓宽救助范围,有效缓解困难群体看病难问题。三是切实提供全方位创业就业政策,精准帮扶城镇贫困及困难群体实现就业,通过技能培训、职业介绍、求职登记等措施,对城镇贫困和困难人员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帮扶,做到“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四是加大帮扶政策宣传力度,加强精准帮扶对象的教育引导,切实转变部分困难群众等靠要的观念,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加大对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工作力度。五是深入推进2018年政府购买社区便民服务项目,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帮扶队伍中来,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上一条:【中区十年·收获篇】十年,中区法治建设结硕果 下一条:【中区十年·收获篇】十年,中区在改革中破浪前行

关闭

主办单位: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政府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340 (青ICP备19000483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6301030005
网站联系电话:6271091  劳动保障维权电话:6163883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城中区法律援助中心电话:8236019  城中区统计违法举报邮箱:czqtjwf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