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尽管是个周末,在西宁市城中区南滩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前来咨询办理业务的群众仍然络绎不绝。“现在方便多了,许多事情可就近在街道办理,省得我们来回跑了。”前来咨询办理养老保险的李美娟说。
今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精神,积极响应“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全员号召,城中区立足实际、守正创新,推动基层“一条规”转型、“一张网”管理、“一体化”治理、“一站式”办公,“四个一”工作推进下,让群众感受到便捷服务,为党史学习教育添一把“火”、助一把“力”。优化服务体系“15分钟党建服务圈”圈出更多人气,党群干群“心相印”效益日益凸显。
资源下沉一线 服务更进一步
“改革的确为我们撑了腰、松了绑,许多审批事项下沉到街道,大家工作的责任心、积极性明显增强了。”作为工作人员,周群对于街道体制改革有着更为切身的体会。有此感受的不仅是南滩街道的工作人员。在推进街道体制改革中,城中区8个街镇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实行扁平化管理,通过建立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站)、4个综合性职能机构,推行“一站式”服务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取消部分考核指标,探索街道和行业部门共驻共建、互评互促机制,在年终考评、人事调整等事项上彼此征求意见。在8个(镇)街道、29个社区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鼓励辖区28个单位的党员走出“大院”,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
多名街道工作人员坦言,以前街道遇到问题,往往需要通知相关部门前来解决,有时候问题还不是一个部门能解决,需要再通知其他部门,这样一来一往效率便大打折扣。如今,给街道不断赋权,解决了以前“管得了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了”的问题,现在“看得见的管得了”。“以前对基层的考评比较多,现在好了,我们的主要精力就是如何服务好群众,感觉工作更有头绪了。”城中区南滩街道建新社区党委书记马兰说。
一“网”服务 解决群众烦心事
2021年3月9日深夜,东大街社区一网格网格员朱茜茜的电话突然响起。“隔壁工地大半夜还在施工,完全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我们一家被吵得实在无法休息,麻烦帮忙解决一下。”电话那头,城中区饮马街道东方明珠小区的一位住户带着焦急的语气说道。群众的事无大小,作为东方明珠小区的网格员,朱茜茜第一时间向上级网格管理员反映情况,多方协调之后,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近年来,城中区将全区29个社区划分为516个网格,设置134个网格党支部、123个楼栋党小组,按照“1+N”模式配备网格管理员2870名。探索“党群偕行·邻里牵手”党建项目,依托信息化手段,做实网格党建,通过“小网格”撬动基层社会“大治理”,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让大家切实感受到了便捷与效率。同时,城中区还组织28家机关党员到社区、小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把矛盾和纠纷预防化解在第一线,实现“小治理”向“大平安”转变。
“太感谢了,自从他们来到小区,生活上的琐事,也有了这些贴心人帮忙解决。”家住二安家属院小区的80岁老人李兰说。而她口中的贴心人,正是楼栋长李群和她的志愿者队伍。在李群看来,基层治理事关群众日常生活,却又多因琐碎事务而千头万绪。“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做工作,及时解决群众遇到的困难。我们做的工作群众都是看在眼里的,只有做好了,做到群众‘心坎里’了,群众的满意度才能不断提升。”李群对此深有感触。
“小确幸”源自“心相印”
走进仓门街道前营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这里提供的便民服务可谓一应俱全,从手机充电、应急雨伞租借到法律服务、快递存取等,在附近居住的群众对此赞不绝口。
家住夏都家园的老人李振亚,来到新建成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领取老年证时,连连赞叹:“咱们社区现在是越来越好了,走路来这里办事只需要十来分钟,办事效率也很高,真是应了你们那句‘15分钟服务圈’了。”
党群服务中心采取错时延时、坐班值班、预约上门等形式,为辖区企业、居民群众提供全方位、便捷式服务,党史课程点播、便民服务、阵地预约等均可实现办结。至此,“一站式”便民服务在各辖区再次提速。这些党群服务中心(工作站)的设立,成为加快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们以全市“微综合体”建设为契机,强化党建引领,突出综合治理,着力做强街道、做优社区,社会治理水平和服务群众效能得到了双提升。”谈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成效,城中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陈胤文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