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头条新闻: · 城中区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2025-04-25     · 城中区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专题会议    2025-04-23     · 城中区:共商共议“话”党建 激发“质”慧破坚冰    2025-04-21     · 城中区召开安全生产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2025-04-17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政府信息公开>>部门信息公开>>城中区教育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教育领域>>正文

2025年城中区教育局工作要点

2025-04-08 16:40  点击:[] 来源:区教育局

今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全市、全区教育大会和省市区委全会部署安排,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立足“首善”之区定位,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聚焦打造全市教育高地,坚定信心、实干争先、以进促稳、激发活力,找准“进”的点位,兜住“稳”的底线,提升“活”的质效,聚力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上取得更新积极成效,确保“十四五”高质量收官、“十五五”高水平谋篇,为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西宁实践、中区实践贡献应有力量。

一、实施新时代铸魂育人工程,打造铸魂育人新标杆

1.增强党建引领育人质效。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发挥区委教育工委、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政治领导优势,全面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靠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大教育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问题,推进教育系统清廉学校建设走深走实。

2.健全思政教育工作体系。立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统筹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持续推动县级领导上讲台讲思政课和校级领导讲思政课活动,深化红色教育、生态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实践教育,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3.健全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深化“双减”提效,深入打造有效课堂,完善作业管理常态长效机制,拓展课后服务育人价值和模式,持续整治校外培训机构。持续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阅读、艺术、体育等课程建设,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全面落实中小学生健康发展,探索推进每天1节体育课,保障综合体育活动时间每天不低于2小时。健全校园赛事活动体系,加强足球、跳绳等特色学校建设。

4.强化多方协同育人合力。依托校内外各级各类劳动场所,因地制宜开展劳动实践教育,切实提高学生劳动技能。深化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着力完善家校社联动发力的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和监测工作体系,开齐上好心理教育课程,“一生一策”健全心理健康档案,加强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常态组织“大家访”,培养学生积极向阳心理品质。实施家长学校提质行动,广泛开展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工作专题讲座、交流研讨等活动,加快形成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新格局。

二、实施教育资源扩优提质工程,塑造优质教育新优势

5.主动适应人口变化趋势。加快建立与常住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强化科学研判与监测,按照“就近入学、均衡发展”的原则,完善城区基础教育结构和布局体系,动态修订教育资源布点建设等专项规划,重点解决学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及教育资源紧张的问题。以顺应各学段学龄人口依次达峰、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全面协调、优质均衡发展,依据城中区“北优、中起、南兴”的发展战略,对城中区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布局。2025年,计划总投资2.47亿元实施4个教育项目,规划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620个,学前教育学位270个,逐步扩充和优化义务教育资源布局,扩充学前教育资源,加大学前普及普惠力度,促进中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6.推进优质资源扩面提升。坚持激发办学活力,将新优质成长学校建设作为教育系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聚焦学校“最近发展区”,明确发展定位,将沈家寨学校打造成一所教育理念创新前沿、管理精细科学、办学特色彰显个性、成效显著突出、社会声誉优良的“新优质学校”。通过文化引领、启智培优,赋能增效、造峰抬谷、涵品养慧、扩优提能等行动助力建成新时代家门口好学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深化区域内集团化办学,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中区区域内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方案》,探索“2+5”“1+N”集团协同发展路径,积极探索学校管理、办学提质、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等方面均衡发展的路径,努力提升基本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水平,推进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促进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提高。

7.夯实基础教育发展基点。实施学前教育普惠保障行动,进一步扩充公办幼儿园资源,深化推进学前教育联盟改革。建立办园行为两级动态监管机制,加强保教常规和一日常规管理,推进幼儿园等级创建,切实提升学前教育综合治理水平。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健全攻坚达标机制,推动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等关键指标稳步提升,推动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规范中小学招生入学,推广高效办成“教育入学一件事”,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全力回应群众关切。

8.持续完善协调发展体系。整合优化特殊教育资源配置,深化特殊教育赋能提质行动,推动特殊教育向学前阶段延伸,提升特殊教育融合普及水平。加强办学资质专项治理,实行“挂牌销号”制度,强化“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引导民办教育规范健康发展。完善专门教育评估送矫等工作机制。有序实施青少年活动中心扩建,拓宽校外公益教育服务供给。

三、实施教育质量提档增效工程,探索教育模式新路子

9.深化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加快建设高质量教研体系。强化实验教学,构建中小学科学教育生态系统和课程体系,培养科技创新早期后备人才。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纵深推动高考综合改革,严格做好考试组织,切实维护招生录取公平公正,营造良好考试招生环境,强化政策解读和教育引导,保障各类教育考试政策落实落地。统筹推动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等各类实验区(实验校)建设,遴选推广一批可复制能落地的典型经验案例。

10.推动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长效机制,推行分层分类精准培训模式。善用省市区人才项目,推进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三名”工作室学段学科全覆盖,打造一批“名师+”研修共同体,梯次培育教育优秀人才。深化“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促进学校富余学科教师向紧缺学校流动,推动区域、城乡、校际教师均衡配置。综合采取社会招聘、第三方聘用、返聘退休教师等途径,满足教育教学需求。加强尊师惠师工作,落实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管理制度,进一步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

11.加力数字转型赋能发展。抢抓人工智能发展与普及的机遇,聚焦“人工智能+教育”的深度整合,推动多元化应用场景的创新实践与深入应用,提升教育质量并优化学习体验。加快“互联网+教育”新型基础设施的升级与改造,推动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达标,构建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教育生态环境。探索分层分类分级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实验校联盟协作机制,形成区域性的数字化转型协同效应。全面推广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创新应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与共享,鼓励并支持学校主动创建涵盖管理、研究、评价等多方面的数字教育场景,以支撑“教”与“学”模式的变革。实施师生数字素养提升工程,依托城中区智慧教研中心,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师培训深度融合的路径,重塑教师培训范式,增强教师的数字能力与创新教学能力。

四、实施内涵强基支撑保障工程,争取教育改革新突破

12.扎实推动发展提质攻坚。牵头建立健全教育强国、教育强省规划纲要落实机制,跟进研制《加快建设教育强省三年计划(2025—2027年)》区级任务清单,强化统筹协调和要素保障,保障各项规划目标任务落实。加强系统跟踪、动态监测,确保“十四五”规划顺利收官。聚焦高质量发展和2035年教育现代化长远目标,坚持系统观念、深入调研、整体谋划,有序启动“十五五”规划编制,以高质量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

13.突出教育评价改革牵引。持续推进教育督导改革,完善督学责任区督导体系,指导学校有序建立内部督导机制,修订优化基础教育办学质量督导评估细则,不断完善办学质量督导评估。加强“双创”“双减”、校园安全等专项督导,做好义务教育国家质量监测实施及问题整改。抓好国家和省市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方案措施落实落地,健全教师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体系,研发音乐等学科教育质量评价工具,以教育评价释放学校发展活力。

14.完善校园综合防控体系。严格落实1+8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坚决防范化解各类意识形态风险。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抓实安全形势定期研判、“1530”法治安全教育等制度,巩固校园安防“4个100%”成果,完善防范学生欺凌和未成年学生犯罪工作体系,制度化组织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整改、矛盾纠纷调处和防震防灾、消防等应急处置演练,扎牢校园安全稳定防线。实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制定加强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措施,研发校园陪餐系统,常态开展食品安全督查评价,强化食堂大宗食材食品安全监管,全力守护师生舌尖安全。推进学校卫生管理能力建设,健全校园传染病防控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15.提升发展保障能力水平。压实主体责任,督促“两个只增不减”落实到位。持续完善加大教育投入长效机制,健全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和普惠民办园财政补助标准。统筹考虑财力实际和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优化调整教育经费使用方向结构。完善预算管理综合绩效考评体系,强化校园膳食经费使用管理,严格落实各级各类学生资助政策。深入整治形式主义,持续统筹规范各类督导调研、检查评比。坚持解决群众诉求、优化综合治理驱动,抓实党建引领“有诉必应马上办”机制创新工作,加强和改进教育信访,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展教育统计领域和数据应用。

下一条:2024年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关闭

主办单位: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政府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340 (青ICP备19000483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6301030005
网站联系电话:6271091  劳动保障维权电话:6163883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城中区法律援助中心电话:8236019  城中区统计违法举报邮箱:czqtjwf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