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生无小事,把民生的事情办好了,社会矛盾就少了,社会就和谐了”。今年以来,仓门街街道党工委锚定“摸需求、解难题、连民心”目标,创新“民生管家+”服务新模式,依托“搭子”协作打破治理壁垒,将服务阵地移至群众家门口,推动社区治理从“被动应对” 转向“主动服务”。
“家门口突然被凿了个洞,也不知道要干什么,出门正对着我家大门,能不能帮忙协调下?”石坡街社区居民马阿姨向专职网格员反映,家门口公共区域被电力施工方凿洞,影响出行安全且不明施工目的、范围及恢复方案,与施工方沟通无果后求助社区。网格员接诉后,立即启动“社+企+电”联动机制,会同电力民生服务管家和社区居民代表现场协商并确定修复方案和完成时限,相关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社区“专职+特邀”管家模式化解矛盾,彰显社区治理高效性,为响应民生诉求积累经验。街道以“贴近居民需求”为核心,从而构建“专职管家+特邀管家”联动体系,其中30名社区网格员担任专职管家,负责民情收集与诉求响应、16名电力、物业、医疗、法律领域专业人员组成特邀管家“智囊团”,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在社区设2处“民生服务驿站”,组织管家团队每周开展“上门服务日”,通过“面对面”沟通建立《民生需求台账》,形成“需求收集-分类处置-跟踪反馈”闭环流程。
“民生管家+”模式推行以来,成效突出,既解民生诉求又促治理升级,强化“专职+特邀”联动,问题响应迅速,诉求办结率和居民满意度均为100%,有效化解居民烦心事,实现解民忧、纾民困。坚持破壁筑垒,推动 12345 热线工单量与投诉量“双下降”,矛盾早化解,通过“上门服务日”等举措,从“接诉即办”深化为“未诉先办”,提升服务本领,暖民心顺民意,显基层治理实效,为“全民参与・共治共享” 格局筑牢基础。截至目前,该模式覆盖辖区2个社区、75个居民小区,累计接收居民诉求963件,办结963件,办结率100%,居民满意度100%,为“全民参与・共治共享”治理格局注入动力。
此外,街道依托该平台组建46人“居民志愿管家队”,开展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志愿活动37次,参与居民560余人次。下一步,“民生管家+”模式将从三方面发力:一是扩容服务力量、完善体系,招募辖区企业、学校等专业人才补充养老护理等领域特邀管家,优化志愿管家队管理,以积分兑换、评优表彰提升积极性;二是完善闭环流程,增强居民互动,通过收集民情、开展政策宣传等活动拉近距离,提高诉求处理及时性;三是深化多方联动、拓宽场景,联合物业等建“民生服务联盟”,为特殊群众提供免费体检、政策解读等定制化服务,让惠民生工作覆盖各类群体与角落,推动社区治理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