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的激发市场活力,帮助轻微失信主体主动纠错,鼓励守信主体积极参与到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活动中,城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坚持打击违法失信、拯救轻微失信、鼓励诚实守信的思路认真落实信用约束各项制度,通过经营异常名录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制度和信用修复机制,引导市场主体依法履行公示义务,诚实守信经营,推动中区市场主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严格落实经营异常名录制度,构建市场主体信用预警机制,引导企业及时纠错。重点对南川工业园区的市场主体开展“唤醒服务”,克服疫情后影响,提醒指导企业及时进行年报。对未履行年报公示义务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中发现问题的73户市场主体按《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规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对外公示,对企业进行警示,对社会公众提示风险。
严格落实违法失信名单制度,构建市场主体信用惩戒机制,引导企业守信经营。用好信用监管“双刃剑”,认真贯彻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支持南川工业园区丽豪、比亚迪、高景等锂电新能源大型企业参加省、市政府组织的企业家座谈会,为促进经济建设建言献策;鼓励圣源地毯、可可西里、青藏牧场等企业参加省、市开展的创建文明城市活动,5家企业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2023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奖”“青海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奖”“青海省商业秘密保护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对市场主体“列异”满三年未移出以及涉及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等直接关系民生方面受过行政处罚的,并且严重影响市场秩序的情形的企业依法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对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作出限制注册、担任高管职位等的惩戒,同时限制企业经营活动、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等举措,加大企业违法成本,不断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倒逼企业自律与守信。
严格落实信用修复制度,构建市场主体信用重塑机制,引导企业信用重建。为管活、管优市场,对主动纠错的企业消除失信惩戒影响,开展信用修复工作,确保信用修复“全覆盖”。失信市场主体可以通过积极履行法定义务、主动纠正违法行为等方式,依法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或者恢复正常记载经营状态,做到“能修尽修”,充分体现市场监管部门信用约束制度的宽严相济。今年以来,在南川工业园区集中开展了企业依法守信经营、主动履行公示义务的约谈提醒2次,并对园区16家市场主体完成了信用修复工作。
下一步,城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通过“事前介入、事中指导、事后跟踪”的“保姆式”服务,为辖区内企业提供全周期信用指导,帮扶打造良好信用品牌,不断塑造企业信用形象、提升竞争能力、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