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旗袍,一副淡妆,每到周日的下午,在城中区南川西路街道安宁路社区的活动室中,总会荡漾出一首首充满律动的音乐,那是老年模特队的队员们在进行排练,她们神采奕奕,迈着步子,让人眼前一亮......
“我已经退休两年了,以前每天都是在家做饭带孙子,前几年开始社区打造了活动室,开始探索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让我们这些居民的生活变得有趣了起来,人也越来越有精神了!”社区居民刘大妈回想起近年来社区的变化,不由得感慨万千。
以前的安宁路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居民主要以政府公租房租户和棚户区改造后的安置户为主,导致流动人口多,人员构成复杂且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连一个把大家聚集起来的场所都没有,左邻右舍的日常交往都显得陌生和拘谨。到如今,社区里每天都能传出欢声笑语,大家其乐融融的聊着家长里短,兴高采烈的加入社区活动......安宁路社区的变化,居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自2017年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至今,随着基层治理模式的积极探索和深入推进,我们社区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工作持续创新,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真正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满意感。”说起社区这些年的探索和改变,安宁路社区党支部书记赵亚妮感到由衷的自豪。
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联系群众的最基层单位,“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坚强有力的社区党组织领导力是做好基层治理的重中之重。社区成立之初,南川西路街道党工委本着选优配强的原则,选拔出有基层工作经验的社区工作者,成立社区“班子”。2018年,赵亚妮主动带头,积极动员社区干部参加“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工程”“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工程”,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都提高了,处理工作方面有了更加缜密的思考和专业化的方法,给社区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气象。
在党支部的引领下,社区创新推出了一种“党建+治理+服务”的工作模式,形成以社区党建为主体、社区建设为基础、社区服务为核心的治理格局,为党员和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在全区“15分钟党建服务圈”工作开展的热潮中,社区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化布置,打造了共享性、开放性的区域化服务场所,为百姓搭建了一个“面对面”交流的平台。
“刚开始来社区的时候,我们发现辖区居民群众的积极性不高,对我们社区的工作支持度也不高。于是我们先试先行,创造性地开展‘双向式六大管理模式’工作,动员退休老党员、在职党员、流动党员等群体参与社区治理。”赵亚妮回忆说。
党员的分类式管理,是社区近年来工作最突出的变化。通过综合考虑辖区党员工作性质、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的基础上,实施党员“提升式”“积分式”“激励式”“帮扶式”“灵活式”“双向式”六大管理模式,党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大家主动组建了“睦邻互助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推行“共享+服务”的新模式,“与爱同行、乐享安宁”的服务理念也逐渐有了轮廓。
“安宁路社区的服务平台开启了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一种崭新模式,平台能够围绕辖区居民文化娱乐、日间照料、健康医疗等多方面的需求,开始探索‘睦邻茶社’‘睦邻乐园’‘睦邻学堂’‘睦邻影院’‘睦邻书屋’等一系列‘睦邻’主题的民生服务品牌,让居民群众在日常聊天、闲谈中参与社区日常治理,无形中也收集到他们对于社区工作的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南川西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媛介绍道。
为了将更好地服务“送”到寻常百姓家,社区还创建了“周三有约,与您相约”服务平台,社区与居民群众“相约”在楼院、广场、花园,在开展党课宣讲、政策解读服务的同时,现场为居民办一些微实事,为群众排忧解难。整治电瓶车违规充电、排查高空抛物、拆除地面接收器、安装健身器材......这些居民的“生活小事”,都成为了社区的“头等大事”,一件件小事的落实换来了居民群众脸上洋溢的笑容,也说明社区治理的效能也越来越强了……
来源:城中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