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头条新闻: · 王卫东在城中区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暨调研座谈时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聚力提升中区活力    2025-11-20     · 城中区召开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灭火暨安全生产工作安排部署专题会议    2025-11-19     · 城中区:精织“保障网”兜牢民生底线    2025-11-18     · AI+校地联动!城中区开辟就业服务新路径    2025-11-17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动态>>部门动态>>正文

【聚焦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五年,中区群团事业一路高歌

2022-05-27 08:08  点击:[] 来源:

五年,中区群团事业一路高歌

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五年以来,城中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残联等群团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断创新服务载体、拓宽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效能,大局服务积极主动,改革创新亮点纷呈,开创了群团工作新局面,为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贡献了群团力量。

五年,“娘家人”更加暖心

五年来,城中区总工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以服务群众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紧扣中心大局,全力推进工会各项工作,为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方向高举旗帜,勇担使命,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始终将党的领导贯穿工会工作中,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和党史学习教育下基层宣讲活动500余场(次),参与职工达3000余人,有效推动思想教育工作的持续长效开展。

稳中求进,积极作为,切实强化工会建设职能

始终探索创新入会和管理方式,扩大“八大群体”建会入会,加强民主协商、民主管理,不断促进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现有工会组织1273家,发展会员21377名。先后成立城中区保安服务行业工会联合会、西宁市王府井销售服务行业工会联合会,有效提升基层组织覆盖面。

牢记宗旨,履职尽责,坚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切实肩负起维护劳动关系领域政治安全的责任。加强职工群众劳动保护,维护职工健康权益和生命安全,开展基层工会和企业工会劳动保护和维权调查。开展法律宣传和免费法律咨询,协调处理农民工权益维护纠纷案件,指导职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情系职工,真诚服务,持续深化“四送”品牌服务

聚焦职工群众需求,做优工会“四送”品牌,用心用情全力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开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等活动和困难职工帮扶项目,累计资金达566.78万元。健全解困帮扶工作制度,建立完善全区困难职工电子档案,实现解困帮扶工作从单纯的生活救济向助学、助医、助就业等领域拓展。

强基固本,开拓创新,努力加强自身建设

聚焦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加强对工会干部职工的自身建设,形成工会建设、工会维权、工会保障、职工建功立业、工会宣教文体五大类项目清单。深入开展工会干部职工培训,全面推进工会自身建设再上新水平。大力推进模范职工之家创建工作。创建“职工书屋”35家,女职工温馨小屋22家。

图片

下一步,城中区总工会将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坚定信心、勇担使命、积极作为、服务群众,为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中央活力区贡献工会力量。

五年,青春梦想展翅飞扬

五年来,团区委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大局,坚持党建带团建,全面履行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基本职责,着力提升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团结带领广大青年高举团旗跟党走,在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中央活力区的实践中谱写青春华章。

构筑信仰高地,思想政治引领不断深化

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广泛开展“青年大学习”220余场(次),组建青年讲师团、青年之声宣讲团、红领巾讲解员队伍等区级宣讲队,开展各类主题宣讲154场(次)。深化“新媒体+”团建品牌,创新推出“悦读”“音意”“青春·Vlog”“中区青年学习社”等栏目,在建团百年来临之际推出“团徽闪耀百年”“我与团旗合张影”等栏目,累计更新2100余条,阅读量达1230万人(次)。编排策划拍摄舞台剧《李大钊》、情景剧《追寻》、微电影《追梦》、音诗画《穿越时空的对话》和庆祝建党百年宣传片《百年,后浪奔涌》等系列文创作品,引领广大青少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厚度的育人阵地。

融入发展大局,服务中心工作多点发力

深入开展“青”字号工作,累计注册青年志愿者2万余名,组织1.7万名志愿者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法治宣传、困难帮扶等志愿服务。组建四批尕布龙绿色志愿服务队,创建占地8亩的“中区青年林”,开展“美丽中国 青春行动”“保护母亲河”等各类绿色志愿服务1100余场。动员全区团员青年、团干部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3000余人(次),招募900余名青年志愿者作为疫情防控后备力量,动员社会各界青年力量参与疫情防控爱心公益募捐,捐赠物资达10万元,以实际行动彰显新时代中区青年风采。创建省级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1处,区级1处,在宏觉寺成立寺庙“青年之家”,进一步巩固青年爱国统一战线。

陪伴成长成才,助推青年发展凝心聚力

严格落实《青海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深入实施“青创中区”“筑梦中区”项目品牌,挂牌成立5家区级就业见习基地,开展职业导航、梦想孵化活动60余期,帮助青年创新创业、成长成才。推动实施伙伴计划,购买2家社会组织12项青少年服务项目,在2个全国“社区青春行动”试点社区带领青年投身基层社会治理。组织召开青年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座谈会9场(次),有效凝聚青年共识。深化“青春与法同行”系列品牌活动,开展青少年模拟法庭大赛、青少年自护宣讲活动450余场(次),推动全区21所学校成立学校少工委,建立社区少工委4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开设优秀青年访谈类栏目“中区青年说”“中区青年眼”,编印《城中区优秀青年人才风采录》,宣传推广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典型事迹115个,以榜样力量激发广大青年干事创业正能量。

坚持改革破题,团的基层基础稳步夯实

深入推进全国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圆满完成各项改革任务,改革成效获得省、市高度评价。持续扶持孵化吸引“两新”组织、新兴青年群体向团组织靠拢,实现传统领域团组织全覆盖,建成全区首个团代表联络站,团青阵地有效拓展。顺利举行共青团西宁市城中区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全面完成区属61个村(社区)团组织换届工作,高标准完成全区102个团支部对标定级及整顿整改工作,全区各级团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有效提升。以共青团系统能力建设暨“全员大学习、业务大比拼、作风大转变、能力大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健全完善团的工作力量选用、考评、培育全链条管理模式,开展团干部能力提升培训7次,覆盖1000余人(次),团干部履职担当能力水平显著提升。从严落实推优入团、积分入团、评议入团等制度,建立健全团员发展和管理工作台账,团员发展结构不断优化,团员发展质量全面提升。

五年,“她”力量不断凝聚

五年来,城中区各级妇联组织按照“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要求,强化自身建设,立足基层、服务妇女、认真履职,组织动员全区广大妇女走在时代前列,为建设中央活力区奠定了坚实基础。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团结引领全区妇女走进新时代——妇女工作坚定不移跟党走。全区各级妇联组织将党的政策理论,用女性的视角,传递给广大妇女群众。以“巾帼心向党”“巾帼建新功”等系列主题活动,引领广大妇女把个人的奋斗追求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洪流。

不断推进妇联组织改革创新

我区率先在全市完成“会改联”工作,选出挂兼职主席8名、妇联执委800余名,有效延伸了妇联工作触角,扩大了基层妇联组织覆盖面。创建巩固82个“妇女之家”的基础上,打造了11个“高原模范”妇女之家,妇联组织的“联”字优势进一步凸显。妇女在行业及界别中的代表性显著增强,妇女平等参与管理事务,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40余名妇女荣获全国、全省、全市“三八红旗手”“致富女能手”称号,5名女性荣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全省先进个人。

大力实施巾帼暖心行动

关心关爱贫困儿童,落实“两节送温暖”“事实孤儿助学行动”“两癌救助”等帮扶项目,争取救助资金95万元,救助困境儿童295名。创建国家级儿童快乐家园2所,新建留守儿童之家1所,建立8个小候鸟图书角。为535名贫困妇女发放12余万元的救助金和爱心包,为1.5万余名妇女进行宫颈癌、乳腺癌检查,对40名“两癌”患者发放救助金40万元。区妇联积极为妇女儿童办实事解难事,慰问100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抗疫“最美家庭”等,发放价值2.2万元的慰问品。

家庭文明建设不断深化

以“家家幸福安康工程”为抓手,积极开展家庭文明创建活动,共创建省、市、区级“和谐文明家庭”328户、“最美家庭”84户、“美丽居室(小庭院)”82户、“勤俭助廉家庭”57户、“绿色家庭”339户、低碳环保家庭5户。评选出“好婆婆”“好媳妇”60人,6户家庭荣获全国五好家庭和“最美家庭”。建立8个“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营造了以小家庭的幸福共建大社会的和谐的良好氛围。

各级妇女组织砥砺前行,开创了妇女事业新局面——深入实施2011—2020年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积极贯彻落实妇女儿童发展各项政策,妇女儿童生存和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我区被市妇女儿童发展工作委员会确定为(2012—2015年)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市级示范区。

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有效维护,大力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民法典》《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规,增强广大妇女群众遵纪守法、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全社会尊重和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广泛开展“一讲堂四走进”“法律健康知识大讲堂”等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设立7个“家庭暴力报警点”,成立妇女维权服务站,将反家庭暴力工作延伸到基层第一线。建立妇女儿童法律援助中心,我区被评为西宁市维权先进集体,1人荣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

五年,残疾人更有获得感

城中区残联五年来围绕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目标实行精准帮扶,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0274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8306人。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残疾人托养服务”项目,累计投入450余万元,为1210名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寄宿、日间照料和居家托养服务。建立保障残疾人家庭子女、残疾适龄儿童接受教育长效机制,为197名残疾人大学生发放助学金39.4万元。对申请城乡低保后仍然有困难的残疾人给予临时救助,累计救助27人,发放救助金3.92万元。紧紧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建立健全残疾预防和康复资金投入机制,“十三五”期间落实各级残疾预防及康复资金893.4万元。

加强残疾预防力度,对准产前筛查诊断项目,积极推进婚前医学检查,累计完成婚前检查1514例。广泛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累计完成441例。做好辅助器具精准适配服务,适配轮椅、助行器、助听器、盲杖等辅助器具1500余件。

强化残疾人技能培训,对就业年龄段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450余人次。组织开展残疾人技能大赛和才艺展示赛,在提供残疾人切磋交流平台的基础上,对残疾人就业成果和技能水平开展集中检验,推动助残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实施意见》精神,推动党政机关、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带头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

加大残联、税务等联动协调力度,足额缴纳残保金,“十三五”期间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7427万元,按比例安排就业711人次。全力帮扶残疾人就业,建成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依托城中区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培育辅助性就业机构,通过招募手工制作个体户、售卖残疾人手工作品、扶持残疾人社会企业、纳入政府采购支持等一系列举措,提升就业困难残疾人就业率。同时,用足用活残疾人保障金,为引进机构配置必要基础设施,减少企业创业开办成本,拓宽残疾人创业扶持覆盖面。在此基础上,充分开发“新”路,打造“追梦人”新媒体直播间,辐射带动残疾人手工业发展,引导残疾人紧跟市场销售渠道转变,逐步向新媒体销售转型。

下一步,城中区残联将更加重视残疾人的“急难愁盼”问题,当好残疾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

来源:城中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残联

上一条:“新媒体+”赋能 用好引领青年的关键一招 下一条:城管无人机“空中喊话” 疫情防控“声”入人心

关闭

主办单位: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政府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340 (青ICP备19000483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6301030005
网站联系电话:6271091  劳动保障维权电话:6163883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城中区法律援助中心电话:8236019  城中区统计违法举报邮箱:czqtjwf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