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区人社局积极打造“红领行动·惠企暖民”党建品牌,把党史学习教育同履行主责主业深度融合,切实做到“小切口”服务“大民生”,全面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靶向服务,打造暖心就业“直通车”。以助力群众就业,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为突破口,主动服务、靠前服务、贴心服务、全面服务,确保群众“求职有门、就业有路”。一是大力开展稳就业“四送”专项行动,面向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贫困劳动力为重点的城乡劳动者和各类用人单位集中提供政策、岗位、补贴、培训等就业服务,助力企业复工达产,帮助城乡各类劳动者就业增收。截至目前,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积极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就业援助月、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8场,累计参与企业510家,提供岗位2549个,入场咨询3644人(次),求职登记1460人(次),达成初步意向性协议1368人(次),线上招聘会发布岗位信息1821条,线上投递简历744份。二是建立班子成员联点重点包保企业主动对接、现场调研工作机制,一对一深入企业主动靠前服务,对西大街百货有限公司、金佰川商贸有限公司等14家重点包保企业开展实地调研,收集企业诉求11条,为5家重点企业开展岗前培训及以工代训1372名,落实培训补贴196人15.68万元。三是持续推动就业服务实现简易事项“马上办”、一般事项“网上办”、便民事项“就近办”、高频事项“一次办”,打通惠民服务“最后一公里”。鼓励劳动者线上申领《就业创业证》电子证书169本,受理网上申请失业登记157条,就业困难人员认定9名,同时通过“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登记服务平台”为79名高校毕业生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助力31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精准施策,实现社保减负“点对点”。积极推行“不见面”服务理念,为参保对象提供便捷高效服务。一是找准宣传对象着力点,以参保对象关心的社保政策热点及业务难点为导向,紧紧围绕“参保登记”服务、“三险统征”工作,探索打造集“政策讲解、热点问答、实时答疑”三位一体的“社保简单点”直播互动在线课堂,为百余家新开户的参保企业讲明政策范围、梳理问题脉络、分析经办实例,解决实操问题30多个,做到经办环境全覆盖、高频问题全消灭、答疑解惑全流程。二是为企业提供“绿色直通码”,以“听、问、想、找”四招,实地走访辖区企业,听听企业有什么“求”、问问百姓有什么“需”,想想自己有什么“法”、找找自己有什么“招”,通过主动沟通信息、主动发现问题,确保企业困难“码上知晓”、诉求“码上获悉”。三是实行“传统+智能”双向退休审核服务,在全面开通网上退休申请审核的基础上,针对不会网上办理的退休人员,安排专人从档案调取、网上申报信息录入、档案核对到退休审核全程“一网帮办”,惠及400余人。
规范用工,构建劳动关系“和谐网”。以全力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为抓手,创新工作举措,推动构建新型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坚持以全省首条“劳动用工规范示范一条街”、首个“香格里拉劳动维权联合工作站”为基础,每周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将新开业用人单位纳入监管范围,督促用人单位严格规范用工行为,落实按月足额发放制度,目前累计检查122家用人单位劳动用工情况,规范25家单位用工行为。二是提升“一站式”受案投诉中心服务效能,充分利用网络欠薪线索反映平台,及时受理、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173起,立案11起,帮助428名劳动者解决工资332万余元,向公安机关移交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2起,及时化解农民工劳资纠纷。三是探索打造“流动仲裁庭”进企业、社区,网上远程开庭服务模式,将仲裁庭搬到百姓“家门口”,为89名劳动者现场调解发放工资289万元,为1名劳动者争取到用工单位解除竞业限制协议,为28名劳动者调解发放经济补偿金19万元。
文章来源:城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编辑:李占庆 责任编辑:韩锐
发布审核:马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