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城中区紧紧围绕垃圾分类“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的目标,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以“强制干湿分离”试点工作为突破口,积极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提标扩面年行动,创新开启生活垃圾分类的模式,成效显著。
完善设施,打牢分类基础。一是根据夏都家园(南区)、诚馨天悦、贾小新村三个试点小区居民户数及垃圾产生数量,合理设置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并在投放点附近设置垃圾分类亭和投放指示牌,在小区醒目位置设置垃圾分类宣传栏、打造垃圾分类宣传氛围墙,营造良好氛围。二是设置便民服务台、洗手池各8处,配置酒精、消毒液、卫生纸、手套等,为居民投放垃圾提供便利。三是在夏都家园(南区)设置厨余垃圾处理设备1台,每日处理厨余垃圾300斤,实现了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创新方式,增强工作实效。在三个强制干湿分离小区实行“两集中、三支撑”的垃圾分类工作模式。两个集中,即“撤桶并站”+“桶边值守”。一是将大量、分散的垃圾桶撤除,重新整合后,合理布局投放站点,统一进行分拣,实现分类桶精准设置、集中管理,并在垃圾集中投放点设置分类投放宣传公示牌,方便居民投放垃圾。二是集中力量在3个试点小区开展桶边值守工作,抽调18名城管队员每日督导小区居民准确投放垃圾,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积极协调小区物业及时清运垃圾,严防垃圾外溢及混装现象发生。三个支撑,即“科技支撑”+“宣传支撑”+“平台支撑”。一是在三个试点小区安装智能警戒摄像机和配套智慧音柱8台,实时感应人流并播报垃圾分类语音提醒,实现居民快速精准分类投放,还可通过后端录像机界面快速回查,掌握居民垃圾分类执行情况。二是区城管局联合办事处、社区及物业在试点小区向居民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彩页6000余份,开展各类宣传活动30余次,入户宣传40余次。同时,区属各学校开展宣传活动19次。三是搭建政府+居民+企业的沟通平台,及时掌握居民和企业对于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区市政公用服务中心做好试点小区生活垃圾收集和转运车辆调度,确保生活垃圾收得起来、运得出去、处理得掉。
下一步,城中区将积极协调各办事处党工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将生活垃圾分类融入党员主题活动,党员带头参与志愿宣传和桶边指导,构建以党员带头、物管配合、居民自觉、志愿者参与分类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公益广告点位、LED显示屏、工地围挡等宣传阵地作用,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优势,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宣教活动,不断提高群众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加大日常巡查督导力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强制干湿分离”垃圾分类工作落实落细。
文章来源:城中区政府办公室
编辑:李占君 责任编辑:马晓艳
发布审核:马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