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回应辖区群众对宁静生活的迫切需求,有效解决噪声扰民突出问题,10月份,我街道集中力量、多措并举,深入开展了噪声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本月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本月,通过专项治理,噪声类投诉得到有效控制,共受理相关投诉4起,均已办结,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现场劝导、制止噪声行为9起,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覆盖超100余人次,辖区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得到有力维护。
二、主要做法与措施
(一)聚焦源头,实施精准化分类治理。一是严控“经营与施工噪声”。针对沿街商铺高音喇叭、在建工地设备运行等噪声,开展日间重点巡查与规范劝导,明确施工时限与音量标准,共排查建筑工地(基础设施改造楼院)25家,装修工地4出,整噪音污染2处。二是治理“文体与邻里噪声”。针对大新街夜市、广场舞、居民楼内活动等噪声,督促物业及社区人员加强夜间及清晨巡查密度,现场明确活动时间、地点及音量,引导文明休闲,共排查夜市8次,广场2个,规范经营3处。三是规范装修噪声。强化与物业公司联动,要求装修施工提前报备,并明确告知业主及施工方允许作业的时段,从源头预防纠纷,共排查装修施工现场4出,规范装修时间1处。
(二)优化机制,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
一是畅通投诉渠道。确保噪声投诉24小时“接诉即办”建立快速响应流程,要求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到场处理。二是强化过程监管。对重复投诉点位进行重点分析研判,实施盯守,形成“受理-处置-反馈-复查”的管理闭环,确保问题真正解决,防止反弹。三是广泛普法宣传。通过社区宣传栏、微信群、发放倡议书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及宁静共创理念。四是推动入户劝导。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上门入户,进行面对面宣传,提升居民自我约束与依法维权意识,夯实治理的群众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区域(如夜市、开放式公园)的噪声问题具有反复性,需长期盯守。二是个别居民对噪声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文明习惯的养成仍需时日。三是个别装修户在非规定时间进行产生噪音的作业,需加强宣传与联合执法力度。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为持续巩固治理成果,我街道将坚持问题导向,致力于建立长效机制。一是推动常态长效。将噪声治理全面纳入日常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常态化、精细化监管。二是深化部门联动。继续加强与环保、公安、城管等部门的协作,形成执法合力,提升治理效能。三是持续宣传引导。创新宣传方式,通过典型案例引导,持续培育全民降噪的文明风尚,努力为辖区居民创造更加宜居、安宁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