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大幅度提升我区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精细化、社会化、现代化水平。现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
2025年是平安青海建设实现“三年工作目标”的关键之年,紧紧围绕部署开展的“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工作,抓好社区矫正对象的政治教育、法治教育、心理矫治、社会帮扶和重点管控,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始终坚持从政治上审视、从法治上加强、从行动上支持、从责任上巩固,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全方位,把有法必依、依法办事践行到全过程。通过法律知识讲座、心理辅导、公益劳动、职业技能培训等活动,不断探索新方法、新形式,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理念和模式创新,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效,着力解决重点人群服务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加满意、幸福感更加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为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中央活力区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二、活动范围和形式
(一)活动范围:结合中区社区矫正工作实际,坚持以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矫治需求为导向,利用重大节假日和敏感节点,以 “春节温情帮扶”“法治宣传教育”“学习雷锋精神”“职业技能提升”“心理健康辅导”“禁毒知识宣传”“禁毒知识宣传”“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传承”“共度中秋国庆”“社会公益劳动”“开展警示教育”“弘扬宪法精神”等教育主题,全力打造地域特色鲜明、教育效果明显的社区矫正工作品牌。
(二)活动形式:活动采用“5+1”教育模式,即法治教育、警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劳动教育和心理疏导,同时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内容。
三、活动主题
(一)春节温情帮扶。临近春节,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生活困难的社区矫正对象送去生活物资和节日祝福,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帮助解决生活难题,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与公益劳动,如打扫卫生、慰问孤寡老人等,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
(二)法治宣传教育。以《民法典》、《刑法》、《社区矫正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为重点,围绕危险驾驶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诈骗罪等讲解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教育,增强社区矫正对象法律意识;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化身普法志愿者,积极参与普法宣传活动,以身边人作为切入点,从法律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传输者”,营造尊法守法的氛围。
(三)学习雷锋精神。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学习雷锋事迹,观看雷锋主题电影,开展“学雷锋,做好事”主题讨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与社区合作,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与社区环境清洁行动,清理街道、公园、小区等公共场所的垃圾杂物,改善社区环境,增强他们的社区归属感和奉献意识。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到敬老院、孤儿院等地开展关爱弱势群体志愿服务活动,如陪伴老人聊天、为儿童辅导功课、捐赠生活用品等,培养他们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四)职业技能提升。通过问卷调查、面谈等方式,了解社区矫正对象的职业技能水平、就业意向和培训需求,为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根据调研结果,联合专业培训机构或企业,为社区矫正对象开设实用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如电工、焊工、家政服务、计算机操作等,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竞争力。邀请就业指导专家为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内容包括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职场礼仪等。
(五)心理健康辅导。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主题包括情绪管理、压力应对、自我认知等,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正确认识心理问题,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为有需求的社区矫正对象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建立心理档案,跟踪心理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方案,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重塑积极心态。组织心理健康小组活动,如心理拓展训练、沙盘游戏等,通过团队互动和体验式学习,增强社区矫正对象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六)禁毒知识宣传。开展禁毒知识讲座,讲解毒品危害、法律法规及戒毒知识;组织观看禁毒纪录片或宣传片,展示毒品的危害和戒毒历程;参观禁毒教育基地或戒毒所,了解禁毒历史和毒品危害;组织矫正对象参与社区禁毒宣传,如发放传单、张贴海报等,宣传毒品危害、预防措施及相关法律。
(七)爱国主义教育。邀请党史专家或老革命家为社区矫正对象开展红色主题讲座,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观的红色教育基地,如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通过实地参观、聆听讲解,让他们亲身感受革命先辈们为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坚定理想信念,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以“传承红色基因,做守法公民”为主题,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开展演讲比赛,鼓励他们结合自身经历,讲述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和感悟,表达积极改造、回报社会的决心。
(八)传统文化传承。举办传统文化讲座,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民俗风情、诗词歌赋等内容,让社区矫正对象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组织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绘画、剪纸等,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九)共度中秋国庆。在国庆节和中秋节前夕,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开展主题庆祝活动,如文艺演出、诗歌朗诵、座谈会等,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节日氛围,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结合国庆佳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观看国庆阅兵仪式、学习国家发展成就等,激发社区矫正对象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他们积极投身社会建设,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十)社会公益劳动。在十月丰收季节,开展劳动教育基地农作物丰收活动,组织全体社区矫正对象积极参与公益劳动,并将劳动所得发放于辖区困难群众,让社区矫正对象在公益劳动和帮助他人过程中认清自我价值,传递正能量。
(十一)开展警示教育。开展社区矫正警示教育大会,将社区矫正对象重新违法犯罪或因违反社区矫正规定被撤销缓刑收监执行的典型案例进行通报;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实地参观监狱服刑人员生活区、训练区等服刑改造场所,进行行为规范训练,亲身体验高墙电网下的服刑生活,直观感受失去自由的沉重代价;邀请监狱服刑人员进行现身说法,讲述监狱生活的艰辛和失去自由的痛苦,让社区矫正人员引以为戒,珍惜社区矫正机会。
(十二)弘扬宪法精神。对全年社区矫正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回顾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下一年工作提供参考。组织社区矫正人员进行个人年度总结,制定下一年度的矫正计划和目标,明确努力方向,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年。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司法所、社区矫正科要将此项工作作为今年社区矫正的重点工作,明确工作重点、实施步骤、工作要求,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活动由社区矫正科统一组织实施与各司法所分别组织实施相结合,在实施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确保每月主题教育活动有序开展。
(二)紧扣主题,统筹推进。要紧密结合主题,突出活动特点和重点环节,结合社区矫正对象的实际需求,将法治教育、警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劳动教育和心理疏导与传统文化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内容相结合,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矫正教育帮扶活动,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较好。
(三)强化宣传,及时总结。要注重总结经验,及时宣传社区矫正“矫心正行”一月一主题活动开展情况和经验成效,持续营造浓厚氛围,不断提升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工作质效,营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