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城中区人社局始终坚持民生为本、服务至上,树牢“惠民生、优服务”价值导向,以“就业服务促进项目”为载体,强化三项举措,扎实推进稳就业、保民生工作,助力辖区各类群体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数智赋能,AI驱动为提升服务“加码”
以强化就业优先为导向,促进供需匹配为关键,以数字化转型驱动服务革新,探索构建“AI+就业”智慧服务链,在全省率先打造“AI数字人直播带岗”就业服务模式,引入“政策智配”等功能模块,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智能算法匹配等技术,实现“人岗双向画像”精准对接,高效搭建求职用工匹配桥梁。今年累计开展“绿色算力产业人才专场招聘”等“12+N”公共就业活动17场,组织企业516家,提供就业岗位1848个,达成就业意向2249人。开展“AI数字人直播带岗”活动3场,组织87家企业提供岗位253个,吸引3.8万人同步观看,接收线上简历500余份,解答政策1500余人次。“AI求职小助手”处理求职咨询700余次,成功匹配岗位149人,“AI创业导师”功能使用640余人次,回复问题822条,就业服务智能化、精准化水平明显提升。
提档升级,“零工驿站”为灵活就业“加速”
以“临时用工找驿站,灵活就业进驿站”为服务模式,聚焦零工经济等新就业形态发展需求,将“零工驿站”的新探索转化为“稳就业促就业”的新载体,持续推进数智零工驿站及零工小站建设,新建零工小站2个,促进数智零工驿站与蓝师傅社区便民服务平台信息共享、数据链接,依托“数智零工驿站线上平台及自助求职机”实现农村劳动力、大龄就业群体公共就业服务24小时“不断线”,实现传统零工就业信息由“等活来”到“屏前找”的变革。“零工驿站”网站累计注册企业176家,发布岗位2042个,注册求职者2132人,匹配灵活用工订单1.9万单,日均工资295元。“零工驿站”通过信息化让数字跑腿,实现了从“马路找活”到“指尖接单”的数字化就业模式转型。
靶向纾困,就业保障为重点群体“加温”
把实现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聚焦就业困难人员、长期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靶向发力、多维施策,以搭建个性化供需桥梁为手段,在纾困减压、稳岗就业上持续用力,构建“精准识别-分类施策-动态跟踪”帮扶机制,持续做好“一委一园”重点企业常态化服务,每月调度重点企业用工计划、招工进度、缺工工种等信息,开展“家门到车门、车门到厂门”“送工入企”等活动,向企业“点对点”输送38名农村劳动力,为8家重点企业解决用工2657人,城镇新增就业5159人。深入开展农民工暖心走访等活动,组织“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乡村招聘大集”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17场,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就业713人,各类失业人员就业3664人,通过搭平台、优服务、稳岗位,不断畅通供需渠道、优化精准服务、强化政策支撑,全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有效解决辖区内求职者“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问题。多措并举助力辖区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联合青海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招聘会及推介会,采取“靶向招聘+AI智慧就业+智趣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岗位匹配效率,92家企业提供2600个岗位,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64人,使用AI选岗功能258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