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国家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建设,全面落实“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迭代升级,西宁市城中区“社会化学习”教学研讨系列活动正式启动。近日,以“深化教改促发展 赋能蓄力助前行”为主题,在红星小学专场拉开了系列活动的序幕。此次活动特别邀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张齐华老师、西宁市教科院刘海义副院长、西宁市教科院小学数学教研员刘霞、城西区、城东区教学研究室数学教研员、城中区教育局分管同志,城中区教学研究室负责人及区属学校部分校长、数学老师参加。活动分为课例研讨,经验分享和专家点评三个环节。


在课例研讨环节中,红星小学火小青老师和王国锋副校长展示了《鸽巢问题》和《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两节课例。两节课上学生在小组共学环节中能相互协作、积极交流、及时追问、大胆质疑。质疑深化时展现出自信大方、善倾听、会思考、乐表达的社会性素养。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知识由模糊到清晰、由单一到多元,全面丰富了对知识的整体认知。
在分享交流环节由红星小学的张秀萍老师分享了《从独白到合奏——与社会化学习的美好相遇》。张老师结合自己两年来的“社会化学习”实践,发现孩子们的学习信心、语言表达、与他人交往能力都在提升。社会化学习让更多的孩子协同进步;袁海簿老师做了以《沐光而行》为主题的“社会化学习”实践经验分享。她风趣幽默地阐述了在教学中遇见光、追逐光、最后到沐光而行成为光的心路历程,并将自己在“社会化学习”实践中关于群体性评价、学习单设计与指导、互学中倾听关系的建立等做法与大家分享。她相信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总有一天每一位老师能成为那一束照亮学生前行的光。
最后,张齐华老师从为什么要改革、该怎么去改革、针对社会化学习现状需要怎样完善及改革后看到的变化四个维度展开了点评。张老师指出“社会化学习”不仅是教学方式的改革,更是育人范式的整体变革,是实现质量提升和育人目标的新路径。课堂应当成为师生共同生活、学习、交往、互相成就与发展的场景,最终达成学科育人的终极目标。刘海义副院长对“社会化学习”的教学模式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教师应带着学生走向真理,而非带着真理走向学生,如此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此次活动以小学数学“社会化学习”实践为切入点,聚焦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变革,有效促进了校际间的合作,推动了教学经验区域共享。老师们在“社会化学习”的实践探索中互学共进,让“学为中心”的课堂真正落地生根,绽放中区教育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