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和精神内涵,弘扬文化自信育人张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中华民族精神命脉,始终将党史学习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城中区区属各校在中秋佳节和国庆节到来之际,围绕民俗文化、经典诵读、志愿服务、民族团结等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中秋节活动。


用民俗文化活动,点亮传统文化灯火。南大街小学、北大街小学利用主题队会的形式组织队员利用查阅资料、分享交流等方式了解中秋节的起源,体会中秋节思念故乡、亲人的情感。七一路小学、南川东路小学联合社区“五老人员”开展“品月会”,通过制作月饼、品尝月饼、制作祝福贺卡等活动,使队员们对这一传统佳节及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热爱,进而更加热爱文化底蕴深厚的祖国。
用诗歌传诵活动,浸润全体师生心灵。逯家寨学校、沈家寨小学师生以描写中秋、爱国情怀的经典诗词为载体,通过吟诵、朗读《谁最美》《水调歌头》《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等弘扬传统文化、歌颂祖国山河的经典诗篇,共同庆祝中秋佳节和祖国的第72个生日的到来,将爱国热情和节日文化融入到经典诗歌的激情诵读中,增强了师生文化自信和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亲切感。
用志愿服务活动,厚植爱国主义情感。逸夫小学携手西宁市救助服务站开展志愿关爱活动,为学校11名贫困儿童送上书本、文具盒等节日礼物,并与队员们一起过中秋。玉井巷小学开展“温情中秋,我们行动”志愿服务活动,队员们组成红领巾志愿者小分队,带着在六一儿童节义卖活动中的所得款购买的月饼及生活用品走进东大街社区,为孤寡老人及残障人士送去节日的祝福。
用民族团结之声,展新时代节日魅力。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讲话精神,区属各校以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为契机,结合中秋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队活动。华罗庚实验学校组织少数民族的队员穿着独特的民族服饰,分享自己民族的中秋风俗,加深各民族间文化交流、共享。南川东路第二小学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赏一轮明月”主题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队员们通过参加民族知识大比拼、观摩民族团结文化长廊、制作具有民族特点的月饼等生动活泼的体验式活动,进一步领悟和增强了广大少先队员的民族团结意识。
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让“我们的节日”焕发了新时代的活力,也激发了队员们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在传承文化的同时拓展了少先队员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帮助少年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文章来源:城中区教育局
编辑:于音 责任编辑:徐书林
发布审核:马丽萍